新疆,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行政区,占中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。新疆拥有全国最多的口岸,连接亚欧大陆。新疆曾经连农机都不能制造,现在是装备制造业的重镇。新疆曾经以毛驴为交通工具,今天有畅通世界的海陆空大道。
这五年,新疆努力建设“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”;
这五年,720万农牧民迁入抗震安居房,经历36次5级以上地震无一损毁;
学前免费双语教育、全民免费健康体检,件件民生福利增强百姓获得感。
今天,我们一起走进新疆,感受五年来的新变化、新成就。
木垒人说新疆 这五年生活有了啥变化?
10月5日,木垒县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队组织村(社区)干部、工作队队员、下沉村(社区)干部等1400余人组织收看央视大型特别节目《还看今朝·新疆》,一幅幅美如画的景色、一组组令人欣喜的发展数据,一个个动人的故事......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。
州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驻木垒县北桥社区机关下沉干部邵学忠说:“在新疆生活了几十年,对这里的一山一水有着很深的感情,今天看这个节目,依然被新疆的美好所感染,巍峨的雪山、辽阔的草原,就像我们新疆人的性格一样宽广、豁达,咱们大美新疆也要乘着‘一带一路’的东风迈向全球,我们国家是发现最快的以后无论去哪里,我都要宣传好新疆,要做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代言人”。
州机关事务管理局驻照壁山乡河坝沿村工作队队长、第一书记赛炎荣:“看了《还看今朝·新疆》专题片,真的是内心澎湃,久久未能平静,作为第一书记,面对新疆三股势力叠加复杂时期,要牢固树立‘四个意识’,积极带领工作队和村‘两委’干部,率先垂范,以身作则,我们要充分认识只有稳定才能促发展,只有民族团结才能促和谐。继续结合河坝沿村实际情况,持续开展‘八必问’‘八必讲’走访入户,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,喜看家乡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变化,用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未来更加幸福的生活。”
木垒县博斯坦乡阿克卓勒村党支部书记阿山说:“作为一名新疆人,看了这个节目,我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。十八大以来,看到了祖国的新疆这么美好,各族群众生活的这么幸福,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人搞破坏。作为村上的党支部书记,我将牢固聚焦总目标,扎实做好群众工作,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应有的贡献。”
北桥社区老党员李克勤说:“我在新疆生活了一辈子,看了这个节目,非常激动。作为一名老党员,我将发挥好作用,永远感恩党、听党话、跟党走。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,没有社会各界的支持,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呀,现在党的好政策越来越多,新疆的变化越来越大,我们木垒县的发展越来越快,宽广的街道,整齐的楼房,人们生活的越来越幸福。”(供稿人:木垒县信息调研室马超 4823117)
这五年来 看新疆如何修复生态
新疆的大山大河,大漠湖泊、广袤的森林,富饶的草原,以及聚宝盆一样的盆地,无一不是上苍赐予一方生灵的慷慨馈赠。而这五年,新疆也在生态保护方面下足了功夫。
在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,五年来,当地政府先后投入两个多亿,采用回租等方式“退耕还湿、退牧还湿”,让这座湿地由9万亩增加到了现在的17万亩,长大了将近一倍,超过330种野生动物生活在这里。
为修复博斯腾湖生态环境,当地人工栽种培育了芦苇荡。如今,这座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的湖泊,水位升高了2米多,等于新增了160多个西湖的水量,鱼类品种也超过30种。
这五年 新疆成长为 国际物流枢纽
自去年5月新疆铁路落实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构想
积极抢抓机遇,建成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
现在,这列装着日用百货、机械设备、化工产品等36节集装箱货物的X9091次列车即将从这里出发,40个小时之后它就会到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。
这也是乌鲁木齐集结中心自去年5月26日成立以来,发出的第600列中欧班列。组建初期,这里每周开行1列。现在已经实现每天2列常态化开行。按这进度,年底实现700列计划目标应该没有任何问题。
以前走海运,首先需要通过铁路运输到3000公里外的天津港,再从天津港运输到欧洲,一趟下来需要50天;但是从乌鲁木齐集结中心直接搭乘中欧班列,不但每车能节省2000元的运费,运输时间还能缩短1个多月。运行时间压缩了、运输效率提升了,这种好事何乐而不为呢?
(阿拉山口站)
过去,通过中欧班列运输的大多是棉纱、日用百货等,现在已经扩大到石油机电设备、建材、汽车配件、电子设备等200多个品类,货物变化的背后是从生活必需品到生产必需品的变化,更重要的是新疆本地货源的集结比例超过60%。
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推进,国内经由新疆阿拉山口、霍尔果斯两大口岸出境的中欧班列比例占全国中欧班列的70%以上,中欧班列在新疆段运行里程达1500公里以上。
(阿拉山口站)
今天的新疆,已经由五年前的货物运输通道变身为国际物流集散地,以乌鲁木齐为中心,搭建起的是一个铁路、公路与民航、海运共同构建而成的物流枢纽,今天的新疆,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连接世界、拥抱世界。
一张照片里的故事
湿地的面积变大了,新疆的生态变得更好了,而最好的生态环境应该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。
这张驯鹰人和鹰的照片,在网络上的点击率很高,它代表着不可复制的新疆魅力,因为其他地方没有保留这样的生活状态。驯鹰,雪山,这是专属于新疆的美。
△牛思源和爷爷奶奶
照片的拍摄者叫牛思源,这个刚满30岁的新疆小伙子用旧手机拍的这张《老人与鹰》,曾获得了全球iPhone摄影大赛的冠军,登上《时代周刊》。这张照片的背后,其实有一个温暖的故事。
《老人与鹰》的主角是马坎和红眼。红眼是成年的金雕,从高空飞扑而下的时速高达300公里。也因常常捕捉牧羊,被当地牧人视为“眼中钉”。但马坎却觉得老鹰是无辜的,因为自远古以来的生存规则就是优胜劣汰。他想成为训鹰手来保护金雕。但有4000年训鹰历史的柯尔克孜族有个规矩: 当鹰3-4岁时,就要被放回到山里繁衍后代。
拍摄《老人与鹰》这张照片的情景,牛思源至今难忘,所谓的‘铁汉柔情’,说的就是这位老人。“每到鹰的繁殖期,60多岁老人都会依依不舍地放走它们。老人对鹰的感情,像对朋友、对孩子,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完美解释。”
如今,与马坎老人的相遇已经过去五年。这些年,牛思源几乎走遍了整个新疆,把“新疆美”都收入镜头,也让人们看见了真实的新疆,一片充满爱与美好的净土。
牛思源:
很多外地人觉得新疆很大,也很远,一生都不一定能去一次。每到这个时候,我都会很热情地邀请他们来我的家乡玩。哪怕给他们亲自当导游,也一定要来一次。因为只有来过,才能体会到,新疆不仅很大,还很美。这种美,即使再远,也会让你觉得值。
所以这五年来我只做了一件事情,用影像记录新疆的变化,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眼中真实的新疆。
完
网友评论
最新评论